中国人重新强大起来的时间并不长,由于那段积贫积弱的历史留给人们的创痛实在太深,也由于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次直面西方发达国家时人们受到的震撼实在太大,因而许多人认为“外国的月亮是圆的”。这种思维惯性统治了国人很多年。国人在各行各业都不相信我们中国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媲美,甚至超越西方的成就,耳再造也不例外。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耳再造发端于西方,全耳再造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70年,一个叫Szymanowski的人首次把耳朵区域的皮肤翻卷形成耳郭外形,不过,那充其量算是一个皮肤的卷卷,几乎没有耳朵的任何细节结构。
用雕刻的肋软骨作为耳支架行全耳再造则始于1920年,现代整形外科之父,新西兰耳鼻喉科医生(那时候还没有整形外科医生这个名词)Gilles 首先取肋软骨雕刻后再造耳朵,开创了用肋软骨造耳朵的先河。现在回头看,他真是一位天才的整形外科医生,皮管等整形外科技术也是他发明的。
关于耳再造技术发展的资料
1959~1978 年,Tanzer 应用Gilles的方法为一大批小耳畸形的患者进行了耳再造,他对耳再造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将耳郭再造分期进行,这就是后来被老百姓称之为“直埋”方法的开始,但那时候造出的耳朵也只是一个耳朵的大样子,细节很不明显。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医生Brent对Tanzer 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使手术效果获得很大的提高,耳朵的细节也越来越明显,当年我在美国留学时听他的学术报告,感觉他特别“神”,因为那时候国内外很多医生都造耳朵,但就数他造的耳朵效果最好。但他造耳朵的方法也有缺点,一是手术次数多(4次左右)、二是细节仍不完善。
关于耳再造技术发展的资料
在Brent医生之后,日本医生Nagata对“直埋”耳再造技术进一步进行了改进,手术次数减少,耳朵的轮廓更加清晰(然而有矫枉过正之嫌,有点过于夸张),之后法国的Firmin和我国的张如鸿教授都对这个方法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改进,目前世界上多数医生仍然使用这个技术,该方法的好处是比较简单,不需要像扩张技术那样扩张注水,但突出的缺点是耳后需要转移筋膜瓣并植皮,植皮后颜色不好看,植皮区周围常有疤痕增生。目前用这种方法造耳朵,张教授的效果丝毫不比外国人差。
传统的方法造耳朵需要植皮,植皮除了会导致供皮区继发畸形外,还有植皮后颜色不一致的问题, 特别是东方人更加明显,这促使医生们寻找可以在局部制造颜色质地一样皮肤的技术,这一需求不仅使耳再造的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且催生了一项整形外科新技术——皮肤扩张术。1957年,美国医生Neumann 首先尝试用一个小气球在一个外伤性耳缺损患者的乳突区进行扩张,用扩张产生的皮肤修复耳缺损,从他发表在PRS上的个案报道来看,效果还可以,但之后他没有继续这项工作。
随着皮肤扩张技术的发展,我所在的科室、北京整形外科医院的庄洪兴教授、以及日本和韩国的学者,甚至包括美国的Brent医生都尝试开展皮肤扩张技术。但用扩张技术进行耳再造必须有扎实的皮肤扩张术方面的经验,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有一些医生后来放弃了这种方法,坚持得比较好的是庄教授的团队和我的团队。
虽然我的团队和庄教授的团队用扩张器技术造耳朵起步时间差不多,方向也一样,但最终的技术又有很大的不同,庄教授和他的弟子蒋海越教授采用小扩张器,扩张产生的皮肤不足以覆盖耳前耳后的全部,耳朵后面仍然采用转移筋膜瓣和植皮的方法,于是老百姓把这种方法叫做“半包”方法。而我们采用比较大的扩张器,扩张产生的皮肤足够覆盖耳朵前后的所有耳支架,不需要转移筋膜瓣和植皮,因此,老百姓称之为“全包”方法。最近这些年,国内另一位耳再造的专家章庆国教授也逐步采用“全包”的方法造耳朵。
不论是“直埋”还是“半包”或者“全包”,中国医生所再造的耳朵形状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们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这是少数中国医生可以拿到国际上说事的项目。
想了解更多整形医院?整形专家信息?
【在线咨询】与华丹网整形顾问一对一沟通,为您推荐正规美容整形医院、专业整形医生,帮量身定制美容整形方案!